一、残相
宣德三年的冬夜,金陵城隍庙檐角的铜铃在朔风中叮动作响。
陡立书生陆明远蜷在卦摊前,袖口显现的棉絮比卦幡还要破旧。
相士玄青子盯着他眉间三寸处——那儿本该是“文昌位”,此刻却凹下如干涸的井。
“陆令郎双颧带霜,山根隐裂。”
玄青子拨弄着龟甲,炭盆里的火星在他眸中明明灭灭,
“此乃寒梅骨,需得大阴德浇灌,不然纵是白首穷经,也难逃冻毙街头的命数。”
陆明远持紧袖中临了半吊铜钱。
他念念起病榻上咳血的寡母,念念起典当行里死当的家传砚台,喉头泛起铁锈味:
“先生所谓阴德,但是要捐桥修路?”
“贩夫走卒舍财行善,是阳德。”
玄青子指向卦摊旁讨饭的瘸腿老丐,
“令郎且看,此东说念主日日援助残羹,可曾自新饿殍相?阴德是雪中炭,要烧在我方看不见的场合。”
二、燃灯
腊月廿三,陆明远成了城南义塾的蒙师。
学童多是贩浆者的孩子,棉袍补丁摞着补丁。
最末排总蜷着个哑女,指尖冻疮溃烂,却能用苇杆在沙盘上写簪花小楷。
“先生,这《声律发蒙》背来何用?”
屠夫之子王大有嚼着葱饼嘟哝,
“我爹说认得‘猪牛宰’三字便够了。”
陆明远看着窗棂外纷扬的雪,念念起玄青子那句“寒梅骨”,忽然将戒尺往《论语》上一拍:
“本日教《为政篇》——为政以德,比方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他蘸着残墨,在黄麻纸上画星图。
哑女的眼睛亮了起来,王大有嘴里的葱饼忘了咽,油渍在《论语》上洇开一朵墨梅。
妈妈这边是真心想大家过得好,爸爸这边的全是小心眼子。
三、暗香
五年后的上元夜,迪士尼彩乐园义塾梁柱已被蛀虫蛀得酥软。
陆明远在删改课业,烛泪堆满粗陶灯盏。
哑女阿芜扣门进来,捧着一枝绿萼梅。
“先生,爹要送我去绣坊当学徒。”
她在沙盘上疾书,
“他们说女子念书多了克夫。”
陆明远盯着案头未寄出的《请增义塾学费疏》,一刹将梅花插入笔洗:
“阿芜,你看这梅——百花杀尽它独放,不是争春,是要告诉全国,寒到极处自生香。”
当夜,他典了母亲留住的玉搔头,把阿芜送进女书院。
更饱读声里,王大有醉醺醺踹门而入:
“念书顶个鸟用!我爹说下月就跟李屠夫家提亲,先生给我写个‘囍’字……”
陆明远提笔蘸墨,在王大有的酒坛上写下“正人攸宁”。
酒液渗过墨痕,像泪爬过少年通红的脸。
四、蜕骨
春闱放榜那日,玄青子的卦摊前落满柳絮。
陆明远青衫依旧,怀里却多了份礼部通知。
“陆大东说念主如今额泛紫气,山根如玉笋破土。”
玄青子抚掌大笑,
“过去那截寒梅骨,竟真被你焐成了栋梁材!”
陆明远看向城隍庙斑驳的照壁。
依稀间,他看见阿芜在女书院写的《寒梅赋》,看见王大有酒肆门楹上歪扭的“正人攸宁”,看见宽广个雪夜从义塾窗口漏出的烛光
——正本玄青子说的“阴德”,是把我方的骨头拆了当柴烧,暖那些长久无法赴京赶考的东说念主。
五、余烬
其后金陵城多了位陆御史,专劾剥削学粮的贪官。
有东说念主说他额间有朵梅形胎记,也有东说念主说那不外是灯油烫的疤。
只消玄青子知说念,每当他为民请命时,那疤便会泛起朱砂色
——像极了他删改课业时关键词,失慎滴在哑女沙盘上的那滴残墨。